相似的結構,能否帶來相似的獲利機會?

混沌理論在本世紀初發現之後獲得大量的關注,包含碎形結構等等的股票實證研究也持續開展,
基本上相關的研究都指出了一件事:就是股票價格不可預期。
那麼這個理論與結構就沒有用了嗎?
個人認為其還是有相當的實用性,最簡單的,在市場打滾許久的投資人常常會有時候莫名的產生:這個點該賣了、這邊可以買了的想法,
然後最後這些投資人將這樣的走勢歸納為股性,意即每支股票有每支股票的走法,當一支股票到了哪裡就該反彈、到了哪裡會出現賣點,
雖然技術面或是基本面都不同,但股價走勢類似,這個股性,在我看來就是每支股票的碎形結構相同,
因此長期關注個股的老投資人自然而然的在潛意識中已經出現了哪邊可以買賣的想法。

而碎形結構會不會改變?當然會,否則如果走勢都一樣,股票也就喪失了他的迷人之處,但是碎形結構改變,
會需要相對長的時間或是突然出現一個基本面催化劑,因此短線上如果發現類似的碎形結構,我認為是值得投資人進場嘗試的。

比如這支神隆,我們看一下兩個框起來的量價結構,會發現有驚人的相似,
往上拉抬到一個高點,之後往下整理出一個低點,第一次沒有破前低而這次破了前低。
之後開始緩步往上推升經過一個整理之後再出現一個高點然後往下急殺。
第一次破底,而這次沒有破底,但結構與量能是雷同相似的,

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判斷在本波見底之後,會出現一波類似的往上推升行情?
目前也來到了類似的前波區間整理壓力,這邊會不會是一個好的相對切入點?
就有待市場驗證了。
Economic CyclesFractal

คำจำกัดสิทธิ์ความรับผิดชอบ